close

◎ 知名諮商心理師.悲傷療癒專家蘇絢慧,感動萬人最新力作。
◎ 蘇絢慧老師的「同哀傷」Facebook粉絲團,近7000位讀者盛讚推薦!
◎ 本書帶給我們轉化一段不理想關係的勇氣,讓我們勇於接受給予與照顧,樂於分享與付出,練習以愛維繫關係。這將會幫助那些費了很大力氣,或想盡了辦法要解決在「關係」裡的僵局與困擾的人們。
◎ 這本書將邀請你靜下心來,好好思考自己在人生任何一段關係中的處境。請把這本書送給自己,送給生命中的家人、朋友、同事、情人、親密對象,然後你會發現,關係其實是如此簡單、純粹而美好。
undefined
生命經歷過的痛苦,因愛失落的傷口,不明就裡的分離和消失,
那些說不出的心痛,與表達不出的哀傷……
其實,你受傷了。

目錄
【自序】看見關係中帶著傷的「我們」
第一章 論關係
第二章 療癒關係中受了傷的我和你
在關係中,先看見自己的價值
在關係中,不是要做好人,而是做真實的人
在關係中,先饒了自己
在關係中,先從自己改變
在關係中,要能安心
在關係中,表達與拒絕都是權利
在關係中,漸漸成熟
在關係中,分辨投射與指認出移情
在關係中,真誠承認脆弱
在關係中,放下防衛,停止攻擊
在關係中,停止當受害者,願意為自我負責
在關係中,沒有理所當然
在關係中,樂於成全與分享
在關係中,願意彼此同理
在關係中,回歸真我

第三章 創造互為主體的關係
第一要素──勇於接受給予與照顧、接受愛,但不是索求照顧與討愛
第二要素──勇於建立信任與依靠感,但不是賴、綁、黏
第三要素──樂於分享與付出,但不是交易與計算
第四要素──樂於提升自我,而不是拒絕改變
第五要素──以愛維繫關係,而不是以罪惡感維繫關係
第六要素──尊重與接納彼此的感受、想法,而不是剝奪與漠視對方的感受、想法
第七要素──共同創造兩人要的關係,尊重彼此需求,而不是任由一方控制、決定
第八要素──願意為對方成為一個更好相處的人,停止無意識的投射與發洩
第九要素──樂於滋長正向經驗,停止複製負向傷害(那些羞辱與恐嚇)
第十要素──願意離開「小我」的自我中心,一同進入我們的世界,並且不因此害怕失去真我,接受我們本來的不同


undefined

★《其實我們都受傷了》暢銷作家蘇絢慧最新力作! 
★蘇絢慧老師的Facebook「同哀傷」粉絲團人數超過25000名,並且不斷增加中!
★鄧惠文真心推薦!
★你厭惡自己、逃避自己、傷害自己……
我知道你受苦了,我知道你有多痛,
但是千萬別忘了,你有多麼值得被愛。
★愛自己,或成為愛,是一種生命的蛻變。
★部分頁面將搭配療癒風格照片,做彩色設計。


本書金句摘錄:
★滋養生命成長與茁壯的八大能力:關注與肯定,容許與信任自己,無條件支持與積極欣賞,慈悲與寬容。

★他人能給予,是一種幸福,他人不能給予,是一種限制;他人能夠理解,是一份感謝,他人不能理解,是一份事實。

★你可曾想過,何以你這麼輕易的就把「你值不值得被喜愛」的評論權交給別人?

★即使因生命長期以來歷經他人的背叛或傷害,標籤或否定,或者因全面的失去或挫敗,讓我痛苦得想死,但我回頭看,才了解那是療癒的開端。

★生命若沒有遭遇衝擊而產生了裂痕,那麼我們幾乎沒有機會停頓,也沒有機會端詳清楚,自己生命內在究竟藏有多少未處理的傷痛,與積壓到發霉發臭的委屈與怨恨。

★我要為自己創造一個我真正愛與認同的自己,而不是為了因應生存,為了討人喜歡,為了讓人看得起,而把自己弄得四不像、弄得扭曲變形。

★開始走向療癒的人,是再也回不去從前的。他即將誕生出新而有覺醒的自我;一個真實而充滿力量、勇氣、信心、接納力、包容力、慈悲,與經驗到愛的自己。

★如果,你看見了住在你內心的這個孩子,請和他說說話,告訴他:
「我知道你受苦了,我知道這一份苦你背得很重,背得好辛苦。我知道你曾經如此信任感情,如此願意付出自己。你為愛勇敢過,你為愛努力過,你也為愛受傷了。我深知你走過的這一段歷程,知道你從何處走來,我看了心疼也為你心酸,但我以你為驕傲,以你為榮耀,因你勇敢的經驗這一路的起伏與煎熬。而今你仍還在過程中,但你不需要擔憂再被遺棄,再被排除,我會在你身邊,不離棄的守護你,陪伴你,與你同在。陪你走過這生命不容易的經歷,學習這一份關於愛的功課。」

★超越父母給的傷痛的最好療癒方式,就是讓自己成為比他們更有愛的能力的人,成為自己的再生父母,而非執意要他們成為我們要的樣子。

★如果你願意愛自己,這個意願一旦堅定,就如同信仰一樣,不再讓你懷疑,不再讓你充滿了但書,不再讓你有許多理由拒絕愛進入你的生命。


其實我們都受傷了》暢銷作家蘇絢慧最新力作!
你厭惡自己、逃避自己、傷害自己……
我知道你受苦了,我知道你有多痛,
但是千萬別忘了,
你有多麼值得被愛。

當你拿起這本書閱讀的開始,
正是你的生命歷經千辛萬苦,終於讓你意識到自己的存在與重要,
而讓你踏上尋找自己,與自己相遇之旅。

向別人求助好像我很軟弱,所以我再苦再累都不敢說,可是我真的覺得好孤單好寂寞……
在他們眼中,我就是個爛人,沒用的垃圾,沒有地方容得下我,乾脆讓我消失掉算了……
又分手了!我明明對每一段感情都那麼投入,只想好好去愛,為什麼每個人最後都要離開我?

不敢承認脆弱,總覺得「我」太糟糕,永遠愛不對人,不斷在自卑、受苦、迷惘與怨懟的漩渦中打轉……你也是這樣嗎?其實,這是你還沒能好好去發現、去體會,那些狠狠把你打趴在地的不堪,那些你痛恨自己的每一次「不夠好」,都是讓你重新陪伴自己,學習照顧自己的機會。
身為資深的專業心理師,蘇絢慧在人生的前三十年卻都是傷痕累累的走過,甚至曾絕望到一無所有。如今,她以自身的真實歷程與領悟,寫下《其實你沒有學會愛自己》,更以八個動人的故事為引,像個溫柔的朋友伴著你一起,練習從內心負面情緒的源頭開始,更深入的看清自我,藉由慈悲、撫慰、信任與包容等能力的培養,重新認識那曾經被你丟掉、被深埋甚至被拒絕去看的自己。
運用這一份愛的練習,愛的滋養,讓你的生命,真正長成它最需要的樣子。

作者簡介:

【知名諮商心理師.悲傷療癒專家】

蘇絢慧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研究所碩士。現為台北市任林教育基金會董事。曾任醫學中心社會服務室與安寧療護臨床社工師、協談中心諮商心理師,前後經歷13年。並曾兼任大學學生諮商中心、社區諮商機構諮商心理師工作。

目前為獨立執業心理師,與各助人單位、基金會及協會長期合作開辦專業訓練課程、生命探索與成長課程。特別聚焦在失落經驗探索與悲傷轉化、自我情感滋養照顧與生命傷痛療癒的主題上,舉辦各類工作坊、演講與社會哀傷文化改善的宣導活動。推動足跡遍及台灣各地外,目前也與馬來西亞及中國的專業機構合作發展滋養華人心靈工作,落實善生、善終、善別、善待的生命課題學習。

undefined

一定是我不好。
如果我夠好,爸媽怎會不愛我呢?


其實我們都受傷了其實你沒有學會愛自己暢銷療癒作家蘇絢慧最新作品。

「我知道你受苦了,但這不是你的錯。你不是原生家庭的囚徒,你不該承受著爸媽帶給你的苦楚,那些心靈黑洞、對自己的質疑、對人生的放棄……」──蘇絢慧

「我是不是太糟糕、太沒用、太軟弱,不然怎麼會招來這麼多批評?」
「我好怕自己沒有能力,好怕自己不夠優秀,好怕讓爸爸媽媽傷心、失望。」
「為什麼我已經努力活得像個『正常人』了,卻還是擺脫不了傷害和痛苦?」

每一句,聽來都令人痛心;每一聲吶喊,都表示在暗夜裡,那是一個個無聲啜泣的靈魂。

總以最柔軟、同理的口吻,貼著受傷者內心的知名諮商心理師、悲傷療癒專家蘇絢慧,剖析八種無愛、內心受傷的孩子,她告訴我們不得不面對的真相──家庭會傷人,父母的愛更會傷人。
無論是從小被爸媽責罵、缺少陪伴、被要求成功、被期待聽話、被忽視、被教導仇恨、由外公外婆帶大,或讓孩子代替爸爸或媽媽角色,當這些孩子長大,最沉痛且無法迴避的殘忍現實是──他們的自我是破碎的。他們無法善待別人,也無法善待自己。
每一個心裡受苦、受傷的大人,心裡都住著一個遍體鱗傷的孩子。看見自己內心童年所受的傷,讓傷痛說話,不再否認與逃避,是自我療癒的第一步。
當你願意以淚水洗滌自己,以心疼、理解來溫柔聆聽、擁抱自己,那麼,你就能把童年受傷的自己愛回來,你也就不會再苛責自己,而能相信,你的存在,就是最大的價值,而這世界,依然美好且值得期待。

本書特色:

◎8種無愛、內心受傷的小孩,告訴我們不得不面對的真相──家庭會傷人,父母的愛更會傷人。

◎蘇絢慧以最柔軟、同理的語調,陪伴所有曾經在童年時期,被大人辱罵、缺少陪伴、被要求不能失敗、被要求聽話、被忽略、被教導仇恨、由外公外婆帶大、代替爸或媽角色等心中滿是遍體鱗傷的孩子,她希望每個心裡受傷的孩子,都能藉由愛,尋回自己的人生。

目錄
【自序】家──父母給的世界 006
第一章 無愛生命的悲歌──孩子,你的傷痛需要被懂
一、扁與貶的傷痛 071
二、空虛的傷痛 084
三、「都是為你好」的傷痛 097
四、乖巧聽話的傷痛 111
五、「你不重要」的傷痛 127
六、仇恨的傷痛 143
七、代理伴侶的傷痛 160
八、爸媽在哪裡的傷痛 182

第二章 療傷與修復
一、開啟療癒的覺醒──修復破碎的自我 209
二、解苦──從承認傷痛開始接觸 218
三、擁抱早年傷痛──對自己「慈」悲 228
四、重新理解生命,重新懂愛 240
五、以愛重生──活在愛中 244
 
undefined

即使家庭會傷人,愛依然存在:讓你沮喪的不是人生,而是你的焦慮

揭秘原生家庭,解放心靈遺憾。
本書領你回到原生家庭,探索焦慮源頭,自我修復創傷。
沒有受過傷的人,不會真正強大。


用一段段親子間的交換日記,觸摸你心靈深處的焦慮核心:父母親。
18歲以前,我們被焦慮的父母養大,或許幸福,或許創傷;
18歲以後,我們試著整理這些幸與不幸,不再變成另一個焦慮的身影。
成年孩子與老母親的交換日記,承載了多少過往回憶?

本書特色:
◆與原生家庭和解:搜尋象徵童年焦慮的人事物,串連自己與周遭人事物的關係。
◆與焦慮對話共存:透過現在和過去的似曾相識,引導我們表達留在過去的遺憾。
◆接受傷害的勇氣:人之所以覺得不幸福,是因為缺乏「面對現實世界」的勇氣。
◆摯情推薦:

知名作家/張曼娟‧諮商心理師、心理叢書作家 蘇絢慧‧中廣流行網主持人、資深媒體人/蘭萱‧暢銷作家/律師娘(林靜如)‧知名律師、作家/賴芳玉‧知名講師、作家、主持人/謝文憲‧資深媒體人/楊月娥‧親職溝通作家/羅怡君‧人氣DJ/瑪麗‧暖心作家/艾莉

當你無法理解某些大人的行為時,只要把他們想像成小孩,很多事情你就懂了。
內在小孩,指的就是我們心底最深層的那份焦慮。
如果你曾停下來仔細檢視,就會發現這些焦慮其實通往生命最主要的核心—父母親。

這些人事物及場景,你是否似曾相識?

◆執意把衣服折得一絲不苟的人,什麼原因讓他執著於整潔?
◆不敢上公共廁所的學生,真的只是害怕細菌嗎?
◆不斷開關電燈的年輕人,心裡真正想關掉的是什麼?
◆沒辦法平心靜氣和大主管說話,真的只是因為老闆太機車?
◆沒辦法拒絕強勢的女人,難道不是因為她身上有些似曾相識?
◆堅持不願吃路邊攤,或許和童年的窮酸感有關?

留在過去的遺憾,會變成無法擺脫的宿命,
唯有覺察和表達,不同的可能性才會開啟。

成年人有哪些潛在焦慮?傾聽內在小孩的心裡話:

◆「我不知道怎麼說,也不想說」
──成年人親密關係的療癒力量,就在於「被懂得」,讓我溫柔地代替你說出心裡的焦慮和痛苦吧。
◆「我什麼事都做不好」
──讓親愛的人知道:沒關係的,我就是愛那個有限的你,希望你也愛這個有限的我。
◆「事情會這樣,都是我害的」
──因為過度壓抑,所有的焦慮只得向內扛;但其實內心的那股憤怒是向外的,是對那個你寧願懲罰自己,也不願(不能)責備、惹他傷心難過的人。
◆「一不小心,我就會被別人取代」
──我們都曾幻想取代能力強的人,也害怕被能力強的人取代,又偏偏要幻想被能力強的人給取代。
◆「再這樣下去就完蛋了」
──母親的焦慮和所承受的壓力,影響她能付出多少母愛給孩子;所以悲觀性格也可能與母親個性相關,與母親周圍的環境相關。
◆「這世界上沒有人真的愛我」
──「愛到卡慘死」的當事人,雖然在被控制的痛苦中,卻深知自己愛著對方,因此努力覺察對方控制行為背後的邏輯。

undefined

與父母和解,療癒每段關係裡的不完美

 

每段關係裡,都有六個人:你我以及我們的父母!

和你記憶裡的父母和解,是覺醒的第一步,
也是通往生命無憂的必經之路。


為何我們與人相處會有困難?為何不敢拒絕別人? 
為何總看別人不順眼?為何無法在人前示弱? 
為何習慣性地依賴別人?為何自我感覺良好?

這些,都和你的原生家庭密切相關!記憶中父母臉上閃過的喜怒哀樂,如同烙印般刻劃在我們心底,左右著我們的情感,撼動著我們的性格。我稱之為:父母病。

◎今年最暖心的旅程!內在小孩與父母的和解之旅

擁有十年以上的心理諮商經驗,許皓宜處理過各式各樣的案例,她發現,「所有的問題探索到根本,都與原生家庭脫離不了關係。想要了解一個人、療癒一個人,勢必得回歸到家庭。」她用深厚的心理學背景加上細膩的文字,帶你尋找你遺忘的那一面,並深刻挖掘出心底最真實動人的那一面。

◎父母不只給你基因,也給你命運!

為了解開你身上的「父母病」,體會每一回「被父母惹毛」背後的意義,展開這段與父母的和解之路,許皓宜從「自我覺察——活在心底的16種內在小孩」,到「理解父母——認識12種父母的真實模樣」,以專業角度及真實故事,帶你改變與父母的關係,進而讓你與其他人的互動更完美。

與父母的和解,就是與自己的和解!

.「示弱」,其實是一種心理健康
.因為不信任自己,所以莫名對他人發火
.承認渴望!信任萌芽於父母足夠的「凝視」
.解開「我都是為你好」魔咒!順從不是唯一的辦法
.挑剔,是因為害怕失去;因為害怕,所以先攻擊別人
.越無法忍受人與人的爭吵,代表童年有多害怕父母爭吵

undefined

聽孩子說 我們忘了的事 (全套4CD)

●本套有聲書收錄12則令人感同身受的成長故事,以情境劇的方式,穿過你的耳朵,喚起內心的共鳴,透過回想起自己的成長歲月,重新修補與家人的關係。

●主講人許皓宜老師為資深心理諮商師,極具療癒特質的溫柔聲線,敏銳的洞察力,在不同的情緒狀態下聆聽,將有不同的感受及領悟。

●本書邀請國內多位心理諮商專家參與對談,包括:張旭鎧 (兒童職能治療師)、詹杏如 (華人心理治療研究所諮商心理師)、陳昭蓉 (適健復健科診所院長)、趙文滔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助理教授)、張貴傑 (玄奘大學社會褔利與社會工作學系助理教授)、H (小說作家) ;激盪出更多不同角度的思考。

“我的家庭真可愛”
童歌這麼唱,你,也這麼覺得嗎?
幸褔美滿從來都需要努力爭取,只怕我們忘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聽見真實的自己,就是改變的開始。
12個真實案例改編的現代家庭故事,喚起我們藏在心底的童年,
也讓我們學會,給孩子一個更美好的成長回憶。

內容簡介:

CD1 總長:55分鐘
1. 開場白
2. 成長故事1:我也想當老么
3. 故事的背後:家庭裡的星座排行
4. 延申思考:家有獨生子 張旭鎧
5. 成長故事2:緊迫盯人的愛
6. 故事的背後:你,也住在看不見的籠子裡嗎?
7. 延申思考:別把孩子關進籠子裡 詹杏如
8. 成長故事3:戒不掉怪癖的高材生
9. 故事的背後:要求完美的緊箍咒
10. 延申思考:忍不住的偷竊癖 陳昭蓉

CD2 總長:56分鐘
1. 幸褔,要靠自己爭取 岑永康
2. 成長故事4:我只是你們炫燿的工具
3. 故事的背後:家庭中的標籤與禁令
4. 延申思考:父母的期待不一樣,孩子怎麼辦? 趙文滔
5. 成長故事5:在咒罵中長大的孩子
6. 故事的背後:穿越時空的焦慮感
7. 延申思考:語言,比暴力更暴力? 張貴傑
8. 成長故事6:我的酒鬼爸爸
9. 故事的背後:藏在心裡的失落一角
10. 延申思考:斷不了癮的人生 陳昭蓉

CD3 總長:66分鐘
1. 相信自己,就能幸褔! 貴婦奈奈
2. 成長故事7:阿嬤帶大的小孩
3. 故事的背後:跨越三代的憂愁
4. 延申思考:我家也有新台灣之子 張貴傑
5. 成長故事8:我也想要有個好爸爸
6. 故事的背後:我們是父母心裡的投射
7. 延申思考:家庭是最重要的支持力量 張貴傑
8. 成長故事9:贏不了的第三者
9. 故事的背後:三角關係中的犠牲者
10. 延申思考:你真的長大了嗎? 趙文滔

CD4 總長:67分鐘
11. 成長故事10:渴愛症與恐愛症
12. 故事的背後:被不幸束縛,還是超越?
13. 延申思考:不幸婚姻也會遺傳? H
14. 成長故事11:是我阻礙爸媽的幸褔?
15. 故事的背後:失控的反向行為
16. 延申思考:學會說出你想要什麼 詹杏如
17. 成長故事12:沒救回爸爸,是我的錯.......
18. 故事的背後:說不出口的家庭秘密
19. 延申思考:和摯愛的人說再見 詹杏如
20. 結語:故事,還沒結束

 

undefined

最暖心的「療癒嚮導」許皓宜,繼《與父母和解》後,
邁向人與人之間的「偶然撞遇」,
走進「找伴、作伴、相伴」的探索旅程。


為什麼,我總是無法愉快的與人相處?
為什麼,我總是在別人身上溫習不完美的自己?
為什麼,我總是被「讓我挫折又糾結」的人深深吸引?


每段關係裡,都有解不開的情結與鬼影,
人我關係的問題,其實都是「沒辦法信任關係」的問題。


最棒的關係,是在人前能忘我,卻不失去自我,
你得先學會「和自己作伴」,
從「我」找到「我們」,各種好關係才會隨之而來。

最暖心的「療癒嚮導」許皓宜,旁徵博引各種心理動力學概念,引你回顧並化解童年、成長時所留下,那些跨不過的情結。

觀賞一場又一場似曾相識的內心小劇場,面對並解放內心無法放過自己的遺憾,然後才能發現,原來每段好與不好的關係,都可以很有意義!

在關係中發生的一切,都是兩人的「共同演出」,
當一段人我關係出現問題,請回頭想想,你和其他人如何詮釋彼此的內心戲:
undefined
關於分手的真相,你究竟理解多少?
當愛讓人失望,從心碎的裂縫中,你能否看見自己的需求?
「也許過去我不曾有足夠的時間來認識你,
但我願意重新認識記憶中的你,和我自己。」


這一次,失去你,我終於明白了自己。
原來,愛一個人,可以不必如此寂寞……


【本書特色】

~每個曾為不懂愛而受傷的人,都會在這本書中看見自己。~
最擅長「用關係說故事」的諮商心理師──許皓宜博士,
繼《人生不能沒有伴》暢銷人氣之作後,
用最觸動心魂的電影經典語錄,
勾起我們深藏心底的情殤回憶,
陪你重回愛別離的失事地點,
以愛情心理學深刻剖析,
那些失愛、錯愛時,心中最常出現的自我探問:
「為什麼,愛不持久?」
「為什麼,你會離開我?」
「為什麼,分手卻放不了手?」

陪自己,看透曾經讓愛質變的心理需求坑洞,
覺察失愛的癥結,告別這一世的傷痛與寂寞。

「這輩子不再被最愛所傷,更永遠不再傷害最愛。」

26句愛情電影語錄,陪你尋遍曾經深深愛過的足跡,
26個失愛心理探察,領你走出因愛跌落的人生隘口。

✡精選摘錄✡

✡「如果你不想被拒絕,最好的方法是先拒絕別人。」~電影《東邪西毒》
>>失愛診療室:
「假裝冷漠,不代表我的心不會痛。」

✡「我這輩子什麼都沒有,最起碼還有點自尊。」~電影《秋天的童話》
>>>>失愛診療室:
「失愛後最重要的自尊,就是成為他心頭上那份最美好的記憶。」

✡「遺憾,就是沒有結局的故事。」~電影《極光之愛》
>>失愛診療室:
「很久之後我才明白,別離後的『遺憾』,不是因為『太愛了』,而是一種『虧欠感』。」

✡「我們曾經以為愛的很深、很深。歲月卻讓你知道,它不過很淺、很淺。
最深和最重的愛,必須和時日一起成長。」~電影《艾蜜莉的異想世界》

>>失愛診療室:
「你想到失去他,頓時感覺,以後自己再也不能愛別人了。
卻因為心空下位置,與你心靈真正契合的,才會在某個時刻悄然拜訪。」

 

作者簡介:

許皓宜

最擅長「用關係說故事」的諮商心理師

曾在大專教學多年,也曾走入醫院和社區,聆聽發生在不同場域的故事。受過心理動力治療、婚姻與家庭治療的專業訓練,是國內長期耕耘於婚姻與家庭治療訓練的師資之一。主持環宇廣播電台《從心聊聊天》節目,商業周刊「心理學會客室」、《皇冠雜誌》《親子天下》專欄作家,也是媒體節目長期邀請的心理學專家。

隨年歲往上攀爬,她越體會:人們在關係與自我的探尋中,內心所盼所求,不過「真誠」二字而已。所以她離開諮商專業系所的教學,真誠地回到自己初衷所愛的書寫——以一種面對人心的深刻與同理。她的口吻直接而犀利,筆調溫暖而幽默,從自己、父母到周圍的人,以及許許多多的關係中,寫出了發生在我們內心深處的故事,也記錄了我們記憶中不同典範的關係。

只願,我們能從各種曾經無法理解的人我關係中,發現那裡頭原來具有認識自我的深刻意義。然後同意,原來我們生而都自有一種獨特的價值與魅力。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博士,現任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出版著作有《即使家庭會傷人,愛依然存在》《人生不能沒有伴》《與父母和解,療癒每段關係裡的不完美》(以上為如何出版)《為何上班這麼累?其實是你心累》《如果,愛能不寂寞》《教出情緒不暴走的孩子》《在愛情的四季裡,妳依然可以做自己》,以及有聲書籍《聽孩子說,我們忘了的事》等書。

FB粉絲團:許皓宜.心理學與生活 www.facebook.com/Dr.Hsu1231

arrow
arrow

    yay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